曲蔓地|大道至简 衍化至繁

可耕地肥力比较
空气与水质比较
水质
县级市可耕地肥力比较

   德清土壤具有先天优势, 有机质与全氮含量较其它县级市明显领先。有机质是植物的营养库,能提供养分促进植物生长发育, 并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,提高土壤的保肥性和缓冲性。德清土壤有机质比例位于高端水平,且含氮量较高,尤其适合竹叶生长。

   有机质形成需长时间生态作用与累积, 不当的土地利用会大大减少土壤有机质比例或增加土壤污染。且土壤污染改善比空气污染或水污染的净化难度更高。因此, 德清土壤优势和友善环境的种植方式是德清植物质量的最佳保证。(数据来源: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_第二次农田普查)

空气与水质比较

     德清县在浙江省58个区与县市中, 2020年6月整体空气质量排名为33(表二)。空气质量主要污染为臭氧, 成因为工业生产排放等。然而, 在湖州市领导下,2020年 整体空气质量已有改善, 六项指标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, 没有重度污染和严重污染天气。其中,德清县与安吉县空气质量优良率在县区中(包括吴兴区、南浔区、德清县、长兴县、安吉县、南太湖新区)最高, 分别为91.8%与94.5%。另外, 湖州市整体酸雨情况逐渐增加; 德清虽属轻酸雨区(5.00≤pH<5.60),98.4% 酸雨率且逐渐提升的情况仍需要政府与全民共同努力改善。(数据来源:浙江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)
水质

     德清县与安吉县同属湖州市,主要水系为苕溪。根据2020年湖州市环境状况公报, 湖州市全市地表水评价为优(表二)。地表水Ⅰ类、Ⅱ类、Ⅲ类标准的比例分别为 7.8%、33.8%、58.4%,满足功能要求监测断面比例为 98.7%,同比保持稳定。其中东苕溪 Ⅰ类、Ⅱ类、Ⅲ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 6.6%、46.7%、46.7%,满足功能要求 断面比例为 93.3%,水质状况为优,同比基本保持稳定。 西苕溪 Ⅰ类、Ⅱ类、Ⅲ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 18.2%、59.1%、22.7%,满足功能要求 断面比例为 100%,水质状况为优,同比保持稳定。整体水质可用于农业与工业。(数据来源:2020年湖州市环境状况公报)。

———— 浙江·德清  ————
有美感的生活是每个人的追求
——德清地理环境——

 县域“五山一水四分田”,森林覆盖面积45%,PM2.5平均浓度下降31.4%、列全省第一;创新推出“河(湖)长制”,五水共治六夺“大禹  鼎”、连续三年夺银鼎,是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。创新培育“洋家乐”休闲度假新业态,莫干山国际旅游度假区成功创建国家级。举办首届美丽中国田园博览会,连续三年举办民革中央莫干山会议,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连续6年排全省第一,成为践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样本。




——德清人文情况——

   德清县名取自“人有德行、如水至清”之义,建县至今1800年,留存有中初鸣制玉作坊、千年古刹云岫寺等历史文化遗迹,是中国原始瓷器、珍珠人工养殖技术等重要发源地,孕育了孟郊、沈约等历史文化名人,形成了防风文化、游子文化等独特地域文化。

地理环境
历史背景
地理环境


 嘉兴市位于浙江省东北部、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腹心地带,是长江三角洲重要城市之一。东临大海,南倚钱塘江,北负太湖,西接天目之水,大运河纵贯境内,区位优势明显,尤以在人间天堂苏杭之间著称。

 市境为太湖边的浅碟形洼地,地势大致呈东南向西北倾斜,由于数千年来人类的垦殖开发,平原被纵横交错的塘浦河渠所分割,田、地、水交错分布,形成“六田一水三分地”,旱地栽桑、水田种粮、湖荡养鱼的立体地形结构,人工地貌明显,水乡特色浓郁。

历史背景

  嘉兴建制始于秦,有两千多年人文历史,自古为繁华富庶之地,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美誉,是一座具有典型江南水乡风情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。

  嘉兴自然风光以潮、湖、河、海并存驰誉江南,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,拥有南湖、乌镇、西塘三个5A级景区,以及盐官(钱江潮)、南北湖、绮园、月河历史街区、梅花洲、九龙山、东湖、莫氏庄园、茅盾故居、徐志摩故居等著名景点;中共一大在嘉兴胜利闭幕,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地。

————  浙江·嘉兴  ————
有美感的生活是每个人的追求
浙江曲蔓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